刘海全 , 马凡华 , 王宇 , 李勇 , 汪俊君 , 赵淑莉
2008, 39(8):1-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电控喷射、火花点火的增压发动机上进行了掺氢比(氢气占混合气的体积分数)为0~50%HCNG混合气的固定工况试验,又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和当量空燃比,找出不同掺氢比混合燃料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和稀燃极限。试验结果表明:HCNG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小,指示热效率则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增加;稀燃极限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增加;燃烧持续期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少,着火延迟期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掺氢比的增加,NOx和CO排放量升高,CH4排放量降低。
2008, 39(8):5-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开发了一种便携式柴油机低温起动瞬态参数的采集系统。该系统运用总线数据采集卡结构,包含电压、电流、转速等传感器和F/V转换器等,可以多通道实时采集蓄电池起动电压、起动电动机电流、电解液温度和发动机转速等信号,并进行实时存储、处理与显示。通过DASYLab可以编写接口、标定程序,使用方便。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很好地满足柴油机低温起动性能瞬态参数的采集要求。
2008, 39(8):9-1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简要分析气缸压力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共轨柴油机以气缸压力为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原理和方案,确定了面向控制的压力特征量,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提取压力反馈量;提出了基于MPC555和DSP56F807的双微处理器的电控系统,引入光纤压力传感器实现柴油机气缸压力的动态采集,并在4100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共轨柴油机缸压反馈电控技术的可行性。
2008, 39(8):14-1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建立包括车辆侧倾和车轮转动在内的四轮转向车辆不确定模型,采用主动控制转向系转角和独立控制车轮所受制动力矩的控制策略,运用基于LMI方法的H2/H∞混合鲁棒控制理论对车辆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综合控制设计,并与H∞控制、H2控制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H2/H∞混合鲁棒控制的系统不仅对系统不确定性具有鲁棒稳定性,而且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很好地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2008, 39(8):18-2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应用传统有限状态机方法建立的行为模型存在可读性差、系统功能扩展和裁剪困难等缺点,提出将量子框架技术应用于重型卡车自动变速器系统研发中。阐述了量子框架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以重型卡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为例,阐述了应用量子框架技术开发嵌入式系统的方法与步骤。实例研究表明,应用量子框架技术开发嵌入式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设计效率、代码可读性以及系统的可维护性。
2008, 39(8):24-2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给出了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执行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其仿真模型。EMB控制系统采用由压力环、转速环及电流环串连而成的三闭环结构,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对目标压力阶跃输入、半余弦输入以及脉冲输入3种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EMB系统除了在消除制动间隙时,制动压力具有较大的超调外,均能很好地跟随目标制动压力的变化,验证了所设计EMB系统的合理性;EMB系统与液压制动系统的对比表明,EMB系统对制动压力的调节更迅速,精度更高。
2008, 39(8):28-3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应用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Car,建立了计及悬架下摆臂、纵向推力杆和横向稳定杆柔性的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其中柔性杆件的模态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对车身、下摆臂垂直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以及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进行了分析,并与多刚体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刚体模型相比,刚柔耦合的作用使车身垂直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幅值降低了21.5%,下摆臂垂直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峰值减小71.3%,轮胎动载荷减小约10%,悬架动行程增大15%~20%;刚柔耦合模型之间的差异随车速提高,悬架构件的柔性在汽车平顺性分析中不可忽视。
2008, 39(8):33-3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半主动悬架技术实现整车姿态控制。在多轴车辆运动特性要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天棚”阻尼原理的整车姿态控制方法,同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监测行驶平顺性。通过六轴车仿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整车在车道变换和转弯制动工况的侧倾角,随机道路输入条件下的平顺性也明显提高。
2008, 39(8):38-4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车辆转向时,用后轮轮速作为参考车速计算驱动轮滑转率会造成计算偏差,造成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误干涉。为此利用前轮参考轮速计算转弯时的前驱动轮滑转率,并提出了利用横摆角速度信号的直接开方法以及利用前轮转角信号的前轮转角补偿法进行滑转率计算。试验表明2种算法都有效,前者运算时间为0.8 ms,后者运算时间为0.3 ms,因而选用后者。利用该算法修正后牵引力控制系统没有出现误干涉。
2008, 39(8):41-4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考虑车架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全浮式驾驶室悬置隔振问题,建立了整车刚柔多体参数化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车架柔性对全浮式驾驶室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架的固有频率、相应振型对全浮式驾驶室平顺性均有影响,如果车架第1阶固有频率小于10 Hz或者更低,则平顺性变差。
2008, 39(8):44-4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研究了一种用于液压机械双流传动履带车辆的差速式转向机构,提出了差速转向履带车辆载荷比的计算公式和试验方案,并进行了样机试验。通过试验可知,该转向机构能够实现履带车辆任意半径的转向,在小半径转向时,不需制动功率损失即能够实现两侧履带的正、反转转向;载荷比随转向控制输入转速和转向半径变化平稳,在大半径转向时,转向半径从2.38m减小到0.6m,载荷比从1.63增加到2.64;在小半径转向时,转向半径从0.36m减小到0.25m时,载荷比从3.09增加到4.78,而转向半径为0.25m时,已经接近原地转向,差速转向履带车辆转向时的最大载荷比接近于
2008, 39(8):48-5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东北一年一熟垄作区玉米根茬地免耕播种时存在根茬不易破除且易挂茬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破茬装置,该装置在3个平面内安装破茬刀具,其中心与开沟器前后对齐。为确定破茬装置的合理结构,设计了3种轴套,同时设计了3种刀具组合方式。在土槽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分析各因素对功率消耗和根茬切断率2个指标的影响,得出较好的参考组合:机具前进速度为0.75km/h,刀轴旋转速度为150r/min,刀具组合方式为ZH2。对轴套进行选择的试验表明,当产生相同切土节距S=2cm时,轴套2的功率消耗较低,根茬切断率达到
2008, 39(8):54-5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阐述了4LYB1-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以及伸缩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田间性能测试表明:该机总损失率为5.7%、破碎率0.3%、含杂率2%,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要求。
胡志超 , 彭宝良 , 尹文庆 , 王海鸥 , 计福来 , 谢焕雄
2008, 39(8):58-6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简述了多功能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的整体结构配置、工作过程、技术特点以及关键部件结构设计等。整机主要由动力底盘、扶禾装置、挖掘装置、清土装置、夹持输送装置、摘果装置、清选系统和集果系统等组成。摘果装置采用可互换的滚筒式分离机构和圆盘割刀式分离机构,可用于花生、大蒜、洋葱等多种根茎类作物的联合收获,实现一机多用。花生、大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果实损失率2.3%,埋果率0.3%,摘果破损率0.45%,果实清洁度99%,漏摘损失率0.4%,整机可靠性系数96.2%;大蒜果实损失率3.0%,漏收损失率0.5%,果实碰伤率
2008, 39(8):62-6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从拖拉机液压悬挂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原理出发,设计了一种以电液比例阀为主控制阀的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建立该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其位控制和力控制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其位控制过渡时间为0.65s,静差为±1.5cm;力控制调节时间为7.5s;力位综合控制耕深为20cm时,耕深的波动范围为±1cm。能够满足农机具田间作业时耕深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2008, 39(8):66-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和标准k-ε紊流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在商用软件CFX平台上对轴流泵叶轮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泵的性能曲线与性能实验的结果比较吻合;并将90%叶高和出口叶轮根部位置得到的相对速度和流线的分布与PIV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能较好地符合,从而证明了数值计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析了轴流泵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内流场的流动结构及造成效率降低的原因,其结果可以为轴流泵的内流分析和性能改善提供参考。
2008, 39(8):70-7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为研究双侧吸气式增氧机射流器主要结构参数与动力效率的关系,应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增氧动力效率E为主要性能指标,选取位置系数R、面积比m、喷嘴收缩角a、喉管长径比β为增氧机射流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射流增氧机进行了清水充氧试验。结果表明:各主要结构参数影响增氧动力效率E的主次排序为位置系数、面积比、喷嘴收缩角、喉管长径比;最佳结构参数组合为R=0,m=4,a=30,β=10。位置系数与面积比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交互效应,其显著性低于两者独立作用的水平,高于喷嘴收缩角与喉管长径比的独立作用水平,其他参数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明显。
2008, 39(8):74-7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为科学管理农机作业系统,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以心率和作业时间综合评价疲劳的方法,对机播作业中拖拉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驾驶进口大功率拖拉机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较低,属于轻级劳动强度,可承受最长作业时间为14.2~15.6h,疲劳综合评价值f在1.21~1.48之间;而驾驶国产东方红1002型拖拉机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较高,属于中级劳动强度,可承受最长作业时间为
2008, 39(8):79-8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研究了不同摇瓶条件对米根霉发酵体系中乳酸脱氢酶(LDH)与乙醇脱氢酶(ADH)的酶活变化,以及乳酸和乙醇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装液量从10%增加到30%,乳酸的质量浓度及相应的LDH活力呈下降趋势,而乙醇质量浓度及ADH活力随着装液量的增加而提高。摇床转速为220r/min时,乳酸质量浓度最大,对应的LDH活力也最大;摇床转速为160 r/min时,乙醇质量浓度与ADH活力较高。单膜封口发酵乳酸质量浓度与LDH活力分别比双膜封口发酵提高64.4%和49.9%,而双膜封口发酵时,乙醇最大质量浓度与最大ADH活力分别比单膜封口发酵提高
2008, 39(8):84-8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采用不同加载方向、含水率和载荷类型,通过压缩试验对银杏种核进行了力学特性研究。相同含水率下种核在各个方向上的破碎力不同,在宽度方向上最小,在厚度方向上最大。含水率对种核的压缩破碎影响很大,种核含水率越高核壳与果仁的间隙越小,所需破碎力越小,但果仁允许变形量较大。试验表明,含水率27.66%的银杏在厚度方向的破碎力为(135.82±24.48)N,当控制压缩头到果仁的移动距离在(2.4±0.5)mm,且不超过果仁允许的变形量2.23 mm时可以得到完整的果仁。
邓云 , 张庆钢 , Zhao Yanyun
2008, 39(8):89-9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为研究脉冲真空和超声波对苹果渗透动力学和品质的影响,将高和直径为15mm的圆柱样品浸于质量分数为60%的高果玉米糖浆溶液中,经过3h的带有振荡、脉冲真空或超声波的渗透脱水。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很好地描述了3种渗透处理过程中苹果水分和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真空和超声波提高了水分损失和糖吸收速率,降低了褐变、水分活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真空处理导致最大量的糖吸收,而超声波引起最大量的水分损失。
2008, 39(8):94-10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气调包装(MAP)系统中,果蔬的呼吸作用和气体通过包装薄膜进行交换维持果蔬的微环境气体组成,而使果蔬的货架期延长。在果蔬的MAP系统设计中,果蔬的呼吸速率模型是成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果蔬MAP中呼吸速率的研究进展,包括果蔬MAP中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和果蔬呼吸速率模型的研究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果蔬MAP呼吸速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2008, 39(8):101-10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阐述了基于CAN总线的变量施肥作业系统的组成及电液比例阀控液压马达排肥驱动系统,设计了变量施肥控制器和基于电液比例阀的闭环PID控制算法。利用阶跃响应对PID参数进行整定并分析了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同时制定了基于CAN总线的通讯协议;推导了施肥量控制公式,并对尿素、磷酸二铵和复合肥3种常用颗粒肥料的控制曲线进行了标定,田间常量和变量施肥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变量施肥控制器能满足变量作业的要求。
2008, 39(8):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气动柔性关节易发生气体泄漏、失压等安全问题,设计了使用多个气囊驱动的安全柔性关节,从而提高了气动柔性关节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安全柔性关节的静态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并且设计了具有2个安全柔性关节的机器人单根手指。
赵云 , 沈剑英 , Meir Teitel
2008, 39(8):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2种通风率和湿帘开、关状况下对温室内部气候相关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并重点对蒸腾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蒸腾速率与通风率、湿帘工作状况相关,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下(不开启湿帘),提高通风率可使植物获得更大的蒸腾量,从而可使温室内部温度不超过室外温度。在湿帘不工作的情况下,由于蒸腾的作用植物叶面温度低于周围的环境空气温度;而在湿帘工作情况下,室内湿度较高,蒸腾受到抑制,叶面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
2008, 39(8):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提出采用CFD技术数值模拟温室热风供热条件下的温度环境三维场分布。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PSIO算法的有限体积法对流场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并考虑辐射模型,选择Fluent软件进行温室加热环境的模拟与仿真。通过在Venlo型玻璃温室中试验现场采集关键点温度数据,与仿真结果比较的均方根误差为0.67K,且在温室内温度场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验证了建立CFD模型的正确性,以及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夜间热风加热条件下的温室热环境数值分析是可行的。
2008, 39(8):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传统温室有线信息采集监控系统存在成本较高、移动性差、安装维护困难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温室监控系统,通过对传感器(控制)节点和移动式汇聚节点短距离动态组网形成自组织星型网络,以降低传感器(控制)节点能耗,延长网络寿命,汇聚节点以多跳方式与监控中心实现通信,合理高效的时槽设计确保了信息及时、安全、通畅地传送,以MSP430和CC2420芯片为核心,成功构建了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等温室环境因子的无线监控系统。
2008, 39(8):128-13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柔性机械手研究中未将控制器和机械结构之间的耦合同时加以考虑的问题,在整体优化目标下,通过使用适用于各种几何约束的自适应迭代算法来获取机械臂状态和控制器参数,以结构优化为外循环,以LQR控制律优化为内循环,设计了全局优化设计方法,将柔性机械手机械结构的设计与控制算法的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以单关节柔性臂的设计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将控制律与结构优化综合考虑的方法有效、可行。
2008, 39(8):135-13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适于约束优化的自适应交叉率中心差异演化算法。在约束处理上采用只更新可行域内的点的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惩罚函数方法中对惩罚因子的设置,使算法的实现变得简单,同时在差异演化算法中引入群体中心点参与群体最优点的竞争,并且对交叉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仿真实验结果和工程计算实例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稳定性、鲁棒性。
2008, 39(8):140-14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将邻域正交交叉算子引入到基本人工鱼群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域正交交叉算子的人工鱼群算法。该算法采用动态调整人工鱼视野和步长的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将人工鱼的邻域极值与该人工鱼进行正交交叉运算,产生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较优个体,而新产生的个体不仅利用了本身的有用信息,同时利用了邻域极值的最优信息,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增强了算法的寻优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优化性能。
2008, 39(8):145-14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提出了基于二次函数环量分配的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计算液力变矩器流道过流断面面积及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后,与传统的等环量分配叶片设计法相比,在同等叶片加厚条件下,新方法设计出的叶形更合理,流道过流面积变化更为平缓。应用CFD软件计算了用2种方法设计叶片的液力变矩器的三维流场,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解计算出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变矩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2008, 39(8):149-15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针对目前环式减速传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振动大、噪声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由一级渐开线传动和一级N型少齿差外环式传动组合而成的双曲柄外齿环板减速传动,不仅保留了现有环式传动的优点,还具有体积更小、传动比更大、刚度更高等特点。本文对双曲柄外齿环板减速传动的结构形式、传动原理进行了分析,对其传动比进行了计算,研究了该传动的功率流,推导出各构件角速度关系和力矩平衡方程,计算了该传动的传动效率可达
2008, 39(8):153-15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首先分析了调幅信号Wigner-Ville分布的交叉项分布特征,提出了使用交叉项“虚互谱能量”诊断调幅型机械故障的新方法,并利用设计的带通核函数,提取了理论调幅信号的交叉项“虚互谱能量”,最后使用具有调幅故障的实际齿轮数据,验证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2008, 39(8):157-160 .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变量敏感度的高维多目标稳健性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灵敏度分析产生附加目标函数的2种高维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应用灰色绝对关联度直接求解,并用Matlab语言的优化工具箱和符号工具箱来实现机械零件的稳健优化设计,计算实例证明了所述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008, 39(8):161-16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建立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平面可控机构运动轨迹的检测系统,对平面可控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检测研究。构建了视觉检测平台,利用已标定的摄像机获取目标的运动序列图像,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该序列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运动目标的运动轨迹(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对可控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用性好、精度高。
2008, 39(8):164-16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对传统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动态平滑参数和动态平滑初值的概念,提出一种能自动适应预测进程的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小批量生产过程的预测补偿控制领域。通过基于最速梯度法的优化算法,模型的动态平滑参数和平滑初值能随着新观测值的加入而自动调整。将该模型作为关键技术应用于柱塞套内孔加工质量预测,并与时序AR模型、灰色GM模型及传统指数平滑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008, 39(8):169-17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依据弹塑性断裂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含裂纹轴中最危险的单边径向裂纹轴校直过程,提出了多步加载条件下的J积分移动理论和单边径向裂纹轴校直行程递推算法。含单边径向裂纹轴校直中,假设多步加载相互独立,J积分包括Je和Jp两项,微小递增的弹塑性载荷导致裂纹钝化有助于JIC增加,J积分值在多次加载中可缓慢向上移动。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校直行程递推算法,建立了单边径向裂纹轴的多步校直行程递推算法。对裂纹为3mm的单边径向裂纹轴实验的结果表明了JIC移动现象,并且在对实验轴4步校直后,初始0.13mm弯曲值可以减少到0.01mm,而裂纹嘴张开位移限制在
2008, 39(8):173-17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切削刀具状态监测方法, 在采集切削加工功率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分解方法提取反映刀具磨损状态的信号特征量,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和学习机制,实现刀具磨损状态的在线监测;针对多输入输出问题带来的网络规模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 提出应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方法, 从而简化小波神经网络结构并加快收敛速度。仿真和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基于BP的小波神经网络、GA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估计准确率高,消耗时间短。
2008, 39(8):178-18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从机械制造角度出发,根据加工时刀具形状、走刀方向、工件形状等切削条件计算出曲面关键点,并以这些理论上精确的点为曲面基础点云生成每一加工时刻零件表面。此“刀具驱动”法可以避免复杂曲面现有点云获取方法中的测量误差,并为获取大尺寸物件几何信息和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每一瞬间的曲面造型提供了一种可能。
2008, 39(8):182-18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设计了链条耐磨损寿命可靠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链传动形式,灵活地调整抽样方案,从而满足不同主机产品可靠性考核的需求。研究表明,以链条在不同使用寿命下的可靠度或不同极限磨损伸长率的可靠度为评定目标,评定成本保持不变,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可靠性信息。
2008, 39(8):186-18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提出在轴承滚道内注入纳米化学研磨剂对轴承摩擦副表面进行化学研磨处理。对研磨机理、研磨剂材料的选择和作用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论述,对研磨前、后的轴承切片表面形貌进行多参数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化学研磨法能快速改善轴承滚道和滚动体的表面形貌,使轴承摩擦副表面获得优良摩擦学性能,降低噪声、减小振动值。
2008, 39(8):192-19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为降低玉米种子脱粒过程中的机械损伤,设计了一种差速式玉米种子脱粒机。该机突破了以往打击式脱粒的传统方式,采用差速脱粒原理,使果穗产生有序的复合运动,保证籽粒有序脱下,实现了低冲击、高效脱粒的效果,破碎率低、未脱净率低和玉米芯完好。对整机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能满足玉米种子脱粒过程中对破碎率、未脱净率等技术指标的要求。
2008, 39(8):196-19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在对粉体物料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离散单元法建立仿真模型,利用PFC仿真软件对粉体物料漏斗自由卸料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粉体物料的刚度变化对其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刚度增大,物料流动速度和流量波动均先增大再减小。
2008, 39(8):199-20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采用Py-GC/MS技术研究了稻草高品位资源化利用的潜力。新鲜稻草绝干处理后的粉末在590℃的He气流中热解,然后对热解产物进行联机GC/MS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合文献调研,从中鉴定出46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33.59%)、丁烷(13.14%)、乙酸(9.27%)、1-丙醇(6.07%)、丙烷(6.60%)、 1-羟基-2-丙酮(4.51%)、1,6-内醚-β-D-吡喃葡萄糖(1.95%)、丁二醛(0.88%)、甲基-α-D-甘露糖苷(0.64%)、十六酸(0.62%)、4-甲基-2,5-二甲氧基苯甲醛(0.60%)、反式-1-(3S-甲基-茚满叉)-3S-甲基茚满(0.42%)、1,4-戊二烯(0.42%)、2-甲基-环戊酮(0.40%)等。因此,稻草热解产物可用于生物能源、生物医药、香料、染料。
2008, 39(8):202-20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利用铂电阻测温系统对罗非鱼片中心温度在冻结过程和冻干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实验,得出了罗非鱼片的冻结点和升华干燥结束温度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主要参数预冻温度、物料厚度、压力和加热板温度对罗非鱼冻干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主要参数对能耗的影响大小依次顺序为预冻温度、物料厚度、加热板温度、压力。基于此,得出了实验范围内使单位厚度能耗最小的参数组合。
2008, 39(8):205-2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西瓜子破壳开口过程中西瓜子宽度、含水率和加载速率对破壳力、压缩变形量的影响。通过对方程的失拟性检验、显著性检验以及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证明数学模型较合理,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经分析可知,西瓜子宽度和含水率对破壳力、压缩变形量有明显的影响。
2008, 39(8):208-21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8.[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种无耦合二移动一转动3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分析了其位置和速度的正、逆解析解,讨论了机构的灵巧性。该机构的雅可比矩阵为3×3阶对角阵,在所允许的整个工作空间内不存在奇异位形。通过将机构第3条支路的主动P副用2个轴线平行的转动副替换,得到一种2T1R型并联机构。该机构的雅可比矩阵为3×3阶单位阵,且其行列式的值恒等于1,因此机构在整个工作空间内表现为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因而所提出机构具有良好的运动学性能。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6信箱
邮编:100083 传真:64867367
电话:64882610 E-mail:njxb@caams.org.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农业机械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